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转【湖北日报】打造“湖南梁子湖”
作者: 梁子湖站 更新时间: 2019-12-18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长松

  广袤的洞庭湖区,有这样一个湖泊:面积超过两个东湖,劣五类水体,投肥养殖,寸草不生,周边密布38个电排口,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重点整改,要求重回三类。

  谁敢接这块烫手山芋?

  武汉大学生科院于丹教授带领的师生们,把治理梁子湖20多年累积的治湖理念与方法,毫无保留地用在了这个湖泊的治理上,仅一年工夫,便换了模样。

  叫停清淤、种植水草——

  不一样的治湖方式

  大通湖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水面12.4万亩(约83平方公里),是洞庭湖区最大的内湖和养殖湖,号称“淡水鱼都”。由于过度投肥养殖等原因,2013年之后,该湖尚为三类的良好水体,3年时间内骤降为劣五类。

  11月7日,大通湖水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吴铮杰带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坐快艇到湖里察看。“你看,到处是水草,这个长条片状的是苦草,这个是轮叶黑藻。”快艇所至,目之所及,一丛丛一簇簇的水草,在水中摇荡。“说出来你未必相信,一年前,湖里还是寸草不生,像今天这五级左右的风浪,全湖就是污泥浊水,一片昏黄。”

  2016年至2017年,多次被约谈被问责、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大通湖当地政府,在核心湖区开始清淤。但巨资投下去,淤泥挖起来,水质却并未向好的方向转化。困顿之际,经时任环保部水环境司司长张波推荐,于丹带领武大师生来到了大通湖,详细考察分析后,提出“停止清淤,拆除围网,捕捞鱼类,种植水草,河湖连通”的综合治理方案。

  当地政府闻风而动,清淤立即停止,湖中近120公里的围网全部拆除,组织渔民动用各种手段,打捞草鱼、鲤鱼、武昌鱼等各种草食性鱼类8000多吨。

  2018年元月和2月,在于丹团队成员、王忠副教授和王力功副研究员等人的详细指导与示范下,当地冒着严寒,在核心湖区奋战一个多月,种下了2万多亩苦草、轮叶黑藻,种子和冬芽重量达到30万斤以上。

  “草籽比芝麻粒还小,抓一把就是几百上千粒,每天一二十万块钱往水里倒,心里着实没底啊。”大通湖区建设交通环保局局长尹波回忆说,捏把汗,睡不着觉。还有更心焦的,辖区河坝镇党委书记刘文,几乎每天要到湖里看一趟。4月份,春意已浓,吴铮杰在湖里乍见初生的成片水草嫩苗,兴奋得无以言表,至今还经常把保留在手机中的照片拿出来示人。

  以水草为核心——

  重建湖泊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武大师生一面指导渔民种植水草,一面从武汉打包实验设备,迅速组建了实验室,对全湖进行深层次调查与分析。

  2018年,博士研究生巢传鑫在全湖选取20个点位,每个点位取5份底泥样本,带回武大梁子湖野外生态站进行萌发实验。结果除少许菱角外,没有其他水草萌发,说明大通湖底泥种质资源极度匮乏,种子活性丧失。

  2017级博士研究生李扬的研究表明,大通湖总磷严重超标,形态为悬浮颗粒,底泥扰动将加重湖泊污染,这也正是大通湖有风浪即混浊不堪的原因。

  王力功与硕士研究生余炜诚的研究表明,大通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草覆盖率七成左右,是典型的长江中下游草型湖泊。由于养殖密度过大,特别是灭绝式掠夺大通湖特产螺蛳,导致湖底荒漠化,原生态系统被完全破坏。大通湖周边有38个电排站,湖区污染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与梁子湖类似。

固定底泥,重建生态系统,控制内源释放。在武大师生帮助下,大通湖治理走出了全新一步。生命力顽强的原生种苦草和轮叶黑藻,被选为先锋种,最先回到湖里。

  第一批水草萌发后,又种下了狐尾藻、金鱼藻、黄丝草等。为加快水草覆盖湖底进度,甚至从外地采购水草植株,采用了“种大树”的方法。

  10月底的调查表明,全湖近10万亩水域有水草,其中6万亩覆盖度较高。“完全超出我们的想像。”尹波有些兴奋,他也向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粼粼波光中,一群小银针鱼在水草间游动,“这是前几天才拍到的,银针鱼在这个湖里至少有10年没有看到了。”

  一同出现的,还有成群的野鸭,多年未见的白鹤。“这说明大通湖的食物链正在恢复,水草作为食物链最底端,固定营养物质和光能,提供给鱼虾螺,其上是水鸟。”王力功介绍,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输出理念方法人才——

  打造“湖南梁子湖”

  “于老师叫我们停止清淤,刚开始我们并不特别理解。”吴铮杰说,经过这一年的实践,对比前几年的摸索,发现湖泊治理是一件非常科学的事情。

  沿湖打理精养鱼池的渔民,亲见大通湖的变化,也开始种植水草。政府部门听取武大师生建议,提升正在开展的全域污水、垃圾处理水平;推广稻虾连作,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明年,将对38个电排口断面水质进行考核,引入生态补偿和问责机制;河湖连通,一并在规划之中。

  今年上半年,王力功在大通湖最少待了三个月。巢传鑫、李扬、余炜诚都在大通湖长住,他们的博士硕士论文,选题都是大通湖。

  武大生科院今年的三名硕士毕业生,也选择在大通湖环保部门开始他们人生的第一份职业,直接参与大通湖生态修复。

  这些为大通湖献智出力的武大师生,全部在武大梁子湖野外生态站学习训练过。

  在10月底的调查中,大通湖小块区域出现三类四类水体。“由全湖劣五类,到有多类水体同时出现,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治湖的信心。我们愿意与武大师生通力合作,用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打造出一个湖南的梁子湖来。”大通湖区委书记何军田说。

  于丹表示,梁子湖治理20多年的理念、方法、人才,应该为社会所用,“我们本来就是研究湖泊、治理湖泊的,社会有需要,我们就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lzl@cern.ac.cn TEL:027-68756834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